党建动态

组织生活制度

一、依据

组织生活会是指党支部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五章第十七条规定: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召开。组织生活会一般以党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党小组会形式召开。

组织生活会应当确定主题,会前认真学习,谈心谈话,听取意见;会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会后制定整改措施,逐一整改落实。

二、会议程序及内容

1、会前准备

(1)确定主题。召开支委会,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拟定会议主题、时间、地点、主题、内容等。

(2)制定方案。党支部要根据会议召开情况,制定党员组织生活会实施方案,内容包括会议日期、地点、主题、程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征求意见等,提前10天通知与会人员。

(3)组织学习。针对会议主题和存在的问题,认真确定学习篇目,采取自学、讨论和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其中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为对照检查、自我剖析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奠定思想基础。

(4)征求意见。在党员群众中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征求对每名党员的意见建议。

(5)反馈意见:党支部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由党支部书记分别向每名党员“原汁原味“地进行反馈。

(6)谈心谈话。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与每名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都要普遍开展谈心谈话活动。

(7)撰写发言提纲。每名党员都要围绕组织生活会主题,结合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岗位特点和履职情况,认真撰写发言提纲,总结自身思想、作风、工作和生活情况,深入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挖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条目式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8)报送专题报告。党员组织生活会召开前3-5天,党支部将组织生活会准备情况向上级党委进行专题报告,以便上级党委派人指导。

2、召开会议

(1)组织生活会一般由党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主持人首先要宣布党员到会情况、通报准备情况和会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组织引导党员开展批评自我批评。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般按照“党支部书记、后支部委员、再普通党员”的顺序,采取“一人谈、众人帮、逐人开展”的方式进行。

(3)会议程序及主要内容:

①支部书记宣布到会情况、通报准备情况和会议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②支部书记代表支委班子作对照检查;

③全体党员对支委班子的对照检查开展评议,提出批评意见,批评结束后,支部书记要做简短的表态发言;

④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带头、党员依次开展个人自评;

⑤每名党员个人自评后,其他党员对其提出批评竟见;

⑥支部书记对全体党员逐一进行批评;

⑦上级党委对会议情况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意见;

⑧发放测评表进行民主测评;

⑨支部书记作总结。

(4)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每名党员要对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查罢梳理出的突出问题、列出的问题清单和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谈清认识、表明态度。对正确的意见,诚恳接受,吸取教训,切实改正,对意见较集中或重大的问题,作出详细说明、不能回避;对不符合事实或不完全符合事实的意见,实事求是地作出说明。

(5)认真做好党员组织生活会记录。

3、会后要求

(1)通报情况。组织生活会结束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情况,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基本情况、总体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等。因故没有参加会议的党员,由主持人或主持人委托出席会议的其他同志将会议情况和批评意见转告缺席人。

(2)制定整改措施。组织生活会后一周内,党支部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根据会前征求意见、谈心谈话和会中开展批评的情况,组织每名党员认领问题、认领责任,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台账“销号”管理,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明确、时限明确。

(3)向上级党委上报情况。组织生活会后10天内,党支部要向上级党委报送会议情况书面报告、会议记录、情况报告单和出席情况表、党员制定整改措施等情况。

(4)落实情况及党务公开。党支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组织党员自我检查、党员之间互查、邀请群众监督检查等形式,经常检查党员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整改的效果,并通过党务公开栏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开。

(5)认真做好材料归档工作。主要包括会议方案、会议通知、征求的意见建议、党员发言提纲、会议发言原始记录、整改方案或整改措施、情况报告单和出席情况表、党员组织生活会的综合情况报告等材料。

 

 

                          绵阳市金属学会党支部